各位好,这里是知了3C,我是大风哥,要说这个月PC硬件圈最令人期待的产品是什么,那当然是Intel十代酷睿处理器了!我们也很有幸能提前拿到Intel十代酷睿i9-10900K这颗桌面旗舰级处理器来为大家第一时间呈上评测。

那么闲言少叙,咱们直接进入正题。

先来看这颗U的规格,这一代的旗舰级i9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迈进了一步,将核心数量增加到了10核,20条线程;并且频率方面的设定也更为激进,基本频率提升到3.7GHz,最大睿频提升到5.3GHz,缓存增加到20MB,TDP为125W;但是诚如你们所见,还是熟悉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,制程工艺依旧是14nm......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简单的把十代酷睿理解为九代的堆核提频版,此处我们先按下不表。

十代酷睿i9-10900K京东首发预售价格为4299元,除此之外,本次同步上市的还有i7-10700K(8核16线)、i5-10400(6核12线)以及i5-10400F(6核12线)等三款新品;不过令人欣喜的是,这一代的酷睿i3-10300、i3-10100等新U也给到了4核8线,毕竟隔壁锐龙3都4核8线了,i3再不发力就要痛失入门级消费市场了,想来也是情理之中;虽然还未发售,但绝对值得期待一下!

主板这边的变化就比较大,首先是接口全面迭代到了LGA1200,也就是说之前的U在这一代Z490、B460新板子上都不再兼容了,但芯片组本身的提升并不大,主要就是提供了更多更高速的USB接口;所以你会看到主板厂商们在板子上下了很大功夫(毕竟Intel老大哥你这产品迭代不给力,那我板子可怎么卖呀?),自然就使劲浑身解数往上边堆各种高端料件;

以华硕 ROG Z490系列为例,今年的产品无一例外都加强了供电,比如我手上这块ROG MAXIMUS XII HERO (WI-FI),就从上一代的8+2相(50A)直接提升到了14+2相(60A);再往上的APEX、FORMULA等型号直接提到了16相(70A),顶配EXTREME甚至直接拉到了16相(90A);

当然,提升供电规格对于这一代酷睿新U来说是十分必要的;不如说,这就是华硕为自家的AI智能超频功能铺的路;

消费者只需要尽量配备更好的散热,把剩下的交给主板,主板会对CPU的潜力进行评估(包括体质,最佳核心等等),还会对整机当前的散热状态进行评估,然后通过智能计算给到用户一个最佳的配置。这个功能,我还是非常喜欢的,因为够小白,够省心。

还有这个AI智能温度控制技术,私以为这项技术就是和AI智能超频相辅相成的,在需要性能的时候提供充足的散热,在空载的时候提供安静的环境,对整机散热和噪音做智能的调控。

除此之外,ROG Z490全系产品今年还在网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,首先是硬件都标配了2.5Gb及以上的网卡,以ROG MAXIMUS XII HERO (WI-FI)为例,就给到了Marvell AQtion AQC111C 5Gb和Intel 1219-V 1Gb的双网卡配置,像EXTREME、FORMULA等型号,甚至直接给到了万兆网卡(Marvell AQtion AQC107 10Gb);当然无线方面也全面迭代到了WiFi 6,ROG全系用的都是Intel AX201的网卡芯片,然后再搭配自家的AI智能网络控制技术,简直是如虎添翼。

开始测试之前,有必要来先交代一下我们的测试平台:

首先当然是Intel的U,i9-10900K,10核20线的十代旗舰新U!

其次是华硕的板,ROG MAXIMUS XII HERO (WI-FI),14+2相60A供电,千兆+5G有线网卡+WiFi6无线网卡,支持AI智能超频,AI智能散热和AI智能网络控制,高规大面积散热设计,神光同步可控制500+个LED,妥妥的Z490高端型号。

接着是影驰的卡,RTX2080 SUPER HOF CLASSIC,影驰名人堂的经典复刻版,主频1650-1845MHz,3072个流处理器,TU104-450核心,内置48个光追核心,384个张量核心,8GB GDDR6大显存,超越RTX2080的存在,能应付绝大多数4K大作。

以及同样来自影驰家的高频内存,两条影驰星曜 DDR4-3000 8GB,RGB灯效流光溢彩,CL16-18-18-38低时序,3000MHz高频,严选颗粒,终身保固;

以及安钛克家的HCG 1000 Extreme 1000W 80PLUS金牌电源,全模组设计,日系电容,高于金牌的转化效率,840W的+12V输出功率,为整机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(提前说一嘴,这次十代i9对电源的要求有点高!XD)

其他硬件请大家参考上面的表格。

那么跟大家碎碎念了这么多,是时候来一揭i9-10900K的庐山真面目了!

直接看理论测试成绩,i9-10900K在CPU-Z的测试中,在单核方面一骑绝尘,整体对比上一代i9-9900K有小幅度提升(约5%左右),对比竞品锐龙9 3900X则差距较为明显,达到了11%;但在Cinebench R15、R20两项的单核测试上,i9-10900K并没有体现出多大优势,表现基本和上一代9900K持平,对比竞品3900X、3700X也没有好上多少,甚至在R20单核测试中表现还稍低于3900X;而多核方面,对比9900K性能提升了35%左右(得益于新增了两个核心),但对比12核的竞品3900X就力有不逮了,平均三项测试成绩来看,整体落后16%左右;

而在实际的游戏体验中,i9-10900K+RTX2080 SUPER的组合表现又是怎样的呢?请看。

这是4K最高画质预设下的古墓丽影11测试成绩,平均帧数可以达到55帧,属于流畅运行的范畴;

这是4K最高画质预设下的古墓丽影10测试成绩,平均帧数可以达到67帧左右,同样也是毫无鸭梨;

而这是4K高画质预设下的全境封锁2的测试成绩,平均帧数60帧,作为一款非常吃硬件的3A大作,我们可以从它专业的测试结果数据中看到,此时平台的瓶颈在于显卡,而非CPU(GPU平均占用率为98%,而CPU平均占用率仅为28%);

作为一款10核20线的旗舰级新U,如果单纯只是用它来玩游戏可以说是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价值的,这是i9-10900K用于4K素材剪辑的场景,可以做到实时预览,丝般顺滑。

而关于这颗U的功耗,也是本次大家关注的重点,我在使用AIDA64对其进行拷机之后,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:那就是,这颗U对散热的需求那是真的高!

首先我们先来看它待机时的温度和功耗,使用这枚恩杰海妖X52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情况下,10900K的待机温度大约在38℃左右浮动(室温25℃),此时全核睿频可达5.1GHz,功耗呢也维持在60W上下,平平无奇,对不对?

而当我们开始拷机之后,CPU的温度迅速飙升到了81℃,并在维持了1分钟左右自动降频到了4.1GHz,并且温度也随之降了下来,来到69℃左右;

而降频前后的功率是多少呢?

分别是271W左右和183W左右,要知道竞品12核的3900X拷机功耗也不过216W,温度也不过60+℃,这一波,我真的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制程工艺带来的差距,Intel被14nm拖得太惨了!BTW,我用的是大家最常用的默认主板BIOS设置,由于首测不打算超频,所以没有选择解除所有功率限制的选项,不过这颗U之所以会降频,估计也跟触发了主板的功耗或温度墙有关。(之后我会专门出一期超频实战,这次真的要好好捣拾一下散热器了!)

那么最后,来说一点个人的总结吧!

首先,i9-10900K这颗U可以说是榨干了14nm全部性能的产物了,Intel不惜采用堆核的策略也要和AMD正面竞争,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Intel目前所面临的窘境,即缺乏真正可迭代的产品。(近期坊间传闻十代酷睿将是短命的一代或可成真!)

而我认为目前i9-10900K的首发售价对比3900X几乎没有优势,因为后者只卖3799,整整比人多了500块,还少两个核,就算单核再强,消费者也会三思,除非是Intel的死忠粉,非Intel不可!退一步来看,现在只能期待一下10900K的散片了。

而目前手持9900K+Z390的用户有没有升级的必要呢?我个人认为Duck不必,因为10900K相较于9900K的整体性能提升其实并不算多,但升级平台的成本又过高,毕竟U要换,主板要换,散热器也得来个好的,电源也绝对不能马虎;不过你要是对这一代主板的一些新功能心里痒痒,倒也不是不能考虑。

不过我倒是比较看好这一代的i3和i5,毕竟都是4核8线(或者6核12线)的话,只要散片价格讨喜,再加上I U单核大概率会比A U强一丢丢,我还是非常愿意购买的。